摘要:在很多業界觀點看來,無人便利店和自動售貨機的主要特質就在于“無人”,即通過無人的方式,降低了人力成本。至于媒體宣傳的不用排隊之說,則實屬無稽。畢竟客似云來之時,還得排隊,除非像多臺自動售貨機那般,有多個結算取貨口。銀行里的自動柜員機、機場的無人取票機等,早就在用事實證明了。這種用技術的力量為消費者的體驗拆除掉“收費站”,讓用戶和商品之間成為一條無障礙直線的做法,實現了減少人力成本,24小時營業,還可以降低商品成本。但另一方面,由于技術的進入,也讓這部分成本降低變得并不特征明顯。
2016年年底,電商巨頭亞馬遜發布了一段驚人短視頻。視頻充分展現了消費者進入商店后,用手機上的Amazon App自助掃碼購物的全過程,也同樣是這段視頻讓人們對未來實體商店產生了無盡的憧憬和遐想。

在很多業界觀點看來,無人便利店和自動售貨機的主要特質就在于“無人”,即通過無人的方式,降低了人力成本。至于媒體宣傳的不用排隊之說,則實屬無稽。畢竟客似云來之時,還得排隊,除非像多臺自動售貨機那般,有多個結算取貨口。銀行里的自動柜員機、機場的無人取票機等,早就在用事實證明了。這種用技術的力量為消費者的體驗拆除掉“收費站”,讓用戶和商品之間成為一條無障礙直線的做法,實現了減少人力成本,24小時營業,還可以降低商品成本。但另一方面,由于技術的進入,也讓這部分成本降低變得并不特征明顯。
無人便利店基本三種技術形態,一是視頻識別、生物傳感器,第二種是RFID零售應用,最后一種是傳統的二維碼掃描。僅以采用RFID技術的“繽果盒子”為例,其貨品單價目前比普通便利店高,堪稱技術成本高于人力成本的一個鮮活案例。自動售貨機租賃|共享自動售貨機
當然,隨著技術的演進和店鋪網店的增多,最終技術成本問題必然得到解決。而無人機送貨、無人值守、大數據調貨、店內機械臂自動裝填等技術一定會日趨成熟,最終將讓附加在商品上的多種成本逐步消失。
在體驗成本方面,與2014年亞馬遜、京東、順豐等電商或物流平臺在各種線下實體店、互聯網+相繼“試水”,如今2018年的無人便利店可視為是當年頗為“失敗”的嘗試后的再臨。其核心目的,并非簡單的顛覆傳統零售業市場,而在于破解電子商務“大用戶體驗瓶頸”這一看得見卻摸不著的工程。這很大程度上迫使被電商擠壓的傳統零售業要從出售商品向兼顧便當、充值等生活服務一條龍方向轉變。
由始作俑者亞馬遜率先試水的特大號“無人售貨機”,無人便利店就此變成了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新風口,引出了像深蘭科技、繽果盒子、淘咖啡、H5未來商店這樣的無人便利店。而門店租金和整體運維開銷,讓光鮮亮麗的無人便利店并沒有明顯地降低經營成本,回本速度也在8~24個月不等。這也讓所有的無人便利店,都回歸到那一個原理,即放大版的自動售貨機。而自動售貨機往往因為自身強大的“適應性”,2~6個月就能回本。所以自定義式的自動售貨機,將會更適合事業發展,也終將成為未來5年內的趨勢。
文章來源:物聯網世界/無人零售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