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更多
在無人售貨機上竟能買到螺絲鉚釘?智能小倉助工廠實…
主要國家自動售貨機市場分析及售貨機行業發展概況…
香港青年設防疫用品自動販賣機 利市民抗炒賣
近300萬臺機器一年銷售600億美元,日本如何成為自動…
買鮮花像買飲料一樣方便?鮮花售賣機商機涌動
這些另類的自動售貨機,你見過幾個?
免長途電話:400-6032-506
手機:13838610760
信箱:henanyide@139.com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業界動態
 
  國產售貨機如何擺脫日本式“飲料機宿命”  
 

新零售的興起,讓科技圈和零售圈的人有機會走到同一個戰場。一群人崇尚技術,另一群人擅長運營,兩類人的思想碰撞,產生了很多有趣的東西,比如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智能售貨機。如果把零售業態按照激進程度、科技含量的矩陣劃分,彼此之間的差異就更加明顯。

        除了產品層面的差異,這四個零售業態的市場占有率、增長率也各不相同:無人貨架市場占有率不高,增速也慢,有些食之無味;無人便利店的數量不多,但總有公司想試水新零售,所以前景還不錯;傳統零售門店市場規模大而穩,增速慢;唯獨智能售貨機,既有不錯的市場占有率,也保持了快增長,無疑是現階段最值得投資的明星產品。


        智能售貨機是自動售貨機的新形態,很多人對它并不陌生,它的上一代是機械式傳統售貨機,興起于上世紀的美國,六七十年代在日本風靡一時。發展到今天,美國有700萬臺自動售貨機,平均40人擁有1臺。日本有近600萬臺,平均23人擁有1臺。國內在這方面起步較晚,1994年才首次引入自動售貨機,但由于支付習慣的不同,硬幣式的傳統售貨機在中國市場波瀾不驚,直到移動支付普及后,國內的售貨機行業才迎來了春天。


        受新零售的影響,近年來國內自動售貨機也開始用科技手段降本增效。傳統機械式的售貨機價格普遍在2-5萬元,現在新技術加入,售價可以降低到幾千元,這為售貨機的普及提供了條件。自動橙汁機、自動咖啡機、自動冰激凌機、自動便當機……各種新形態的智能售貨機正快速進入商城、便利店、社區等公共區域。


        可以肯定,智能售貨機在中國也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但問題在于:它會是怎樣一種發展模式呢?

 

日本售貨機:必然的“飲料機”宿命

 

現在的中國很像發達國家的70年代,人民物質水平提高,開始注重品質、精神消費,這個時期最有機會誕生偉大的品牌,比如美國70年代誕生了耐克、蘋果、星巴克,日本70年代誕生了大創、全家。但唯一的異議是,中國會更像70年代的美國,還是70年代的日本?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對售貨機的企業來說,之所以有必要預判一下未來,是因為不同模式可能意味著不同的結局。


未來重復性強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即中間產業被掏空。人力會集中到兩端產業:一端是服務業,一端是原創產業(科技、文化)。零售業也不例外,以后最可能的格局是:無人零售占據標準化的購物場景,有人零售提供有溫度的服務。


那么,美國、日本的自動售貨機為占據標準化場景是怎么做的?


在地廣人稀的美國西部城市,人們習慣開車去郊區的大型商超購物,自動售貨機存在的意義是彌補便利店的不足,因此柜子里的產品種類要足夠豐富。而在地狹人稠的日本,便利店密度已經很高,自動售貨機要找到跟便利店不同的定位,所以出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日本自動售貨機大都是飲料機。

        “這其實是傳統模式下傳統售貨機的必然宿命:機器可承載的sku數量少,但實際場景中顧客購買頻次最高的是飲料,商家為了提高貨道和供應鏈效率,一段時間后選品就集中于少部分飲料產品,這是二八原則的必然結果。當然,也有一些零食類的售貨機,但占比還是太少。”巨米智能創始人朱振滔深入研究了日本、美國的自動售貨機,發現在美國反而是綜合售貨機占比更多。


        當然,這種“飲料機”的宿命也并非日本售貨機廠商的意愿,無奈飲料公司有天然的供應鏈和產品定價優勢,慢慢從原來的渠道運營商變成專業服務,最終經過幾十年的演變,日本的自動售貨機終端點集中在大的飲料公司手里。

 

那國內廠商如何避免日本“售貨機=飲料機”的宿命呢?

“企業服務”思維可破局

 

在國內自動售貨機行業,不少公司延用了日本售貨機的基本邏輯:做一款自有品牌的機器,然后自己完成選點、選品、補貨等運營工作。因為是自有機器,所以能利用機身廣告實現盈利。國內廠商中,友寶是這一模式典型代表,其盈利模式從收入構成可見一斑:收入中約60%來自于銷售商品,約20%來自廣告收入,剩余的才是設備租賣的收入。


這種模式直觀易懂,卻存在幾個隱形痛點:首先是對運營要求高,需要投入較多人力成本;其次是關于自動售貨機的品牌問題。作為標準化的零售渠道,售貨機能否像便利店一樣做成品牌?這一點在行業內存在爭議,有聲音認為C端消費者對售貨機的渠道并沒有品牌認知。最后,從長遠的視角看,由于上游主要供應商是飲料公司,有走入日本式“飲料機宿命“的風險。


為了走出傳統模式的弊端,售貨機廠商開始了一種新模式的探索:以企業服務的思路,輸出售貨機和相關服務,而不涉足線下運營。對售貨機廠商來說,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既不是賣設備的一錘子買賣,也沒有陷入自營的重模式,只需要提供標準的產品+標準的服務。

把“柜“做成”店“,最佳產品形態?

 

當然,做得少意味著要做得深,售貨機廠商需要在產品研發層面投入更多,既要懂硬件,也要懂軟件,比如做軟硬件開發、線上代運營、線下售后、設備供應鏈管理。但這些投入帶來的效率提升也是顯著的。


除了模式上的缺陷,日本自動售貨機最終變成“飲料機“,還有產品層面原因:可儲存的sku數量少。從一開始就把售貨機定義為“店”,提供盡可能豐富的商品,從運營商運營效率最大化的設計理念,調整為兼顧消費者的被滿足度和便利性最大化。


“除了普遍購買頻次高的商品,如果一種商品被一個人購買五次以上,即使不是高頻,我們也定義為不可或缺的產品,再比如某個產品在一段時間內被十個人購買過,我們也定義為不可或缺。”


       新零售不光給零售企業更多可能性,也給設備的研發企業帶來了新機遇。對于傳統機械式售貨機,設備商不可能做線上代運營,自然會涉足線下運營,通過持續現金流保證業務健康運轉。現在,技術的滲透讓售貨機產品變得更復雜,分工協作的趨勢已經來臨。智能售貨機提供商如果能在產品端做到深度企業服務,何愁不能擺脫日本前輩的宿命?


注:文章來源CVS自助展

 
本站關鍵字:河南自動售貨機 鄭州自動售貨機 易得自動售貨機
Copyright 2006 - 2011 www.renqi133.xyz All rights reserved.ICP備10085164號
地址: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蓮花街338號10棟4層19號 免長途電話:400-6032-506 管理員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