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媒體發布報告稱:在中國,采用面部和靜脈識別等最新IT技術的“智能自動售貨機”出現普及跡象。與依靠細致服務成長起來的便利店不同,智能售貨機在便利性和成本方面占據較大優勢,逐漸挑戰著便利店的地位。以中國初創企業為中心,智能售貨機領域正在展開激烈競爭。

誠然,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消費需求的變化,國內開始刮起無人零售的風潮,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智能售貨機……各種無人零售業態相繼落地。而與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等業態相比,智能售貨機則借助成本優勢實現較快發展。
但同時,由于成本較低、開放度較高等原因,智能售貨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難以形成競爭壁壘等,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的特色及優勢難以體現。因此,如何破局成了眾多智能售貨機企業、甚至整個無人零售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而想要避免同質化競爭,最重要的就是:創新!在知名無人零售行業專家沈哲明看來:無人零售沒有壁壘,最核心的壁壘只有人。因此,以迎合消費者需求為核心,從內容創新、場景創新等多方面發力,在塑造品牌的過程中樹立企業壁壘,才能真正解決無人零售業務的同質化問題。
首先,在內容創新方面,無人零售企業需要具備內容思維。無人零售行業中,內容即產品,當技術、模式等都可以被復制的時候,只有產品是提高消費者體驗、獲取消費者認同的最佳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將符合自身品牌定位、且能夠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優質產品,精準的送達至消費者眼前,從而占領消費者心智,實現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深扎,是無人零售企業最需要解決的。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智能售貨機企業都以為,只要將普通的標準化商品如零食、飲料等賣給消費者就可以了,但很少有人反應過來,只有針對細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精心設計商品的組合搭配,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產品”。
以邦馬特為例,其就推出了智能售貨機、智能冰柜、智能櫥窗,以及機械無人臂商店等多款智能無人零售設備。對于品牌商而言,針對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用處,其可以選擇不同的設備,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消費者所需商品的組合搭配與優化,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其次,在場景創新方面,無人零售企業應該更多的關注“創”和“體驗”。對于無人零售企業而言,場景體驗無疑是占領消費者心智的過程:可以通過產品的創新和優化,吸引消費者過來;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場景體驗,提高消費者的粘性,讓消費者留下來。在這里,“創”造場景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的智能售貨機企業還在沿用無人貨架的模式,即快速鋪設點位,搶占線下場景。但是,真正優秀的無人零售企業,除了擁有“搶”的能力之外,還需要具備“創”的能力,可以將不是點位的點位變成點位。如邦馬特推出的智能櫥窗產品。
智能櫥窗是邦馬特最新推出的智能無人零售設備,除了可以作為展柜獨立外擺之外,其還可以作為櫥窗嵌入門店。在以往,櫥窗通常只是門店用來展示商品、吸引消費者的渠道,并不能具備銷售的性質。而嵌入邦馬特智能櫥窗之后,相當于對門店櫥窗位置的空間做了升級改造,加入貨架使其具備銷售商品的能力,消費者不用進店,通過智能櫥窗就可以完成商品購買。這樣一來,也就等于將傳統零售形式下,不是點位的櫥窗,變成了具備銷售能力的點位,無疑是場景的一大創新。
總之,對于無人零售企業而言,只有被消費者認同,才能持續創造價值。因此,無人零售企業的終極目標應該是,通過產品創新、場景創新等多種手段,實現消費者的認知與認同,進而樹立品牌壁壘,避免同質化競爭。
注:此文來源自東方網,此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