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零售很火,在行業內普遍都認為,無人零售不僅僅是貼近用戶滿足用戶即時性消費需求,而且還會隨著移動支付的廣泛普及,用戶使用門檻降低,消費意愿上升;
另外,隨著無人終端數量急劇增加,消費半徑進一步降低,充分滿足碎片化消費場景下的即時化便利化消費需求,無人化消費場景,必將是未來零售行業短半徑消費市場的主流。
而且,從市場,成本和技術角度,無人化消費場景井噴在即:
從市場角度:人均 GDP 達到一萬美元時,消費者對自動售貨機需求將迎來爆發。截止 2015 年,全國 3.9 億人口覆蓋的地區已經達到此水平。
從成本角度:中國勞動力成本過去 10 年升了 5 倍,2016 年中國員工薪酬增長 8%,位列世界第一。同時中國總體租金增長 7%,線下實體門店利潤進一步壓縮。 2015 年,全國 3.9 億人口覆蓋的地區已經達到此水平。
從技術角度:移動支付普及,會員識別技術普及,商品一物一碼數據化形成趨勢,線上線下一體化零售趨勢形成。
無人零售三種業態優缺點分析:

無人零售三種業務形態運營分析:

二、無人零售優缺點分析:
價值:
1. 賽道價值:正在逐漸趨紅的藍海,頭部企業規模不大
2. 商業價值:上架費和廣告收入可規模化預期,銷售收入VS運營成本決定商業模式競爭力
3. 用戶體驗:24小時,身邊便利
4. 供應鏈價值:商品可追溯,用戶消費畫像精準定位,大數據推動生產廠家
5. O2O價值:線下強引流,極低成本獲取用戶,無人零售是O2O的重要入口;
6. 點位價值:占領最近的消費者距離
7. 成本價值:無人化的節省
8. 互動價值:人機交互的界面,不斷挖掘深度創新
9. 產品價值:從水飲到鮮食,不斷創新,推動產品變革創新
問題:
1. SKU數量少,重復消費,用戶喜新厭舊;
2. 渠道封閉,客流單一,固定,客單價延展空間差;
3. 缺乏鮮食、多元商品做補充;
4. 小量,多批次,點位分散,管理困難,對補貨有極高的要求;
5. 采購量少,上游議價能力弱;
6. 貨損率高,(丟失,臨期);
7. 點位費用高,軟硬件投入成本大,回收周期較長;
三、無人零售短期內爆發,想要獲得行業競爭力,需要做好經營四大環節:
1,商品的組織與開發
由于無人零售場景一般作為零售行業補充,特別是開放式無人貨架,客群較為固定,SKU數量較少,重復消費次數較高,這就對運營商的單品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戰,產品汰換頻率要保證足夠的多才可以避免用戶喜新厭舊。
要想做好,差異化商品是無人零售運營的關鍵,自有品牌,鮮食、水果,低溫產品,是未來無人零售的核心競爭能力。
從商品組織供應上來看,無人零售的貨源一般采取以下三種形式:
a.一對一的傳統交易談判,與各行業的供貨商溝通進場上架。
b.供應鏈理論指導下的共同研發型的采購:7-11 的商品研發在日本主要就是共同研發型的采購,共同研發,建立共同研發的體制。
c.B2B一站式采購,通過B2B完整的零售商品結構體系,解決預包裝商品一站式供應。目前中商惠民就正與6家無人零售深度合作,解決其供應鏈問題。
2,倉儲物流系統支撐
由于無人零售面積較小、銷售過程當中不能實時補貨,這就導致貨架之外不能有庫存,貨架商品的庫存量應嚴格控制在最大庫存量以內,商品必須通過配送中心得到及時補充。如果供應鏈不夠強壯,可能帶來兩類問題:
一是商品缺貨,并且缺貨的基本都是暢銷端品,消費者翹首期盼,補貨員姍姍來遲;
二是為了避免缺貨,而使店內庫存過大,擠占寶貴的陳列空間;
因此,無人零售必須需要小批量的頻繁供貨運營體系,保證售賣點內商品新鮮、及時、不缺貨。
日本7-11就是通過JIT 配送管理,能削減相當于商品原價 10%的物流費用。
但是,建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又會出現新的問題:目前大多數無人零售門店數量較少,難實現規模化的大批量采購,同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倉儲建設投入并不經濟。因此筆者建議可以采取和其他零售業態共享物流配送服務的辦法或者利用第三方物流來實現對商品的配送,以節省物流配送成本。
3,信息系統支持
無人零售單店規模小、區域分布廣、總體數量多等特點,要求有強大的信息支持系統,特別是強大的總部后臺能力,同時也要求設計更加精細化和多功能化,幫助進行商品采購和配送決策。
好的系統,可以更好地分析商品結構,可以更準確地輔助訂貨,當然也可以減輕運維員工的勞動強度。完善的信息系統是加盟體系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礎,也是拓展電子商務等業務的重要基礎。可以說,沒有強大的信息系統就沒有連鎖零售行業的持續發展。
4、規模能力
無人零售行業盈利的前提,必須采取高密度拓店策略,也是未來無人零售核心競爭壁壘,沒有規模,意味著較高的單店平均成本,因為后臺所有的成本要分攤到門店;拿不到合適的商品進貨價格;很難實現差異化經營,也意味著實現不了O2O入口的可能。
拿開放式無人貨架舉例,如果以單點日銷售額 100 元(除去全年國家法定節假日和休息日為115天,按照全年250天工作日)為例,要大概10000家才達到相當 于一家大賣場 2.5 億元的年銷售額,即使這樣的銷售額在與供應商談判時,仍不具任何優勢。
注:本文轉載自搜狐網,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 |